香港凤凰谈抗美援朝的意义——毛主席太伟大
作者:平心养身体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24/2/14  浏览:615

        香港凤凰谈抗美援朝的意义——毛主席太伟大

                        平心养身体 福建   原标题:香港凤凰评毛主席——彻底说通一件事

自恃世界最强实力的美国当权者,他们只相信强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根本不理睬他国的利益。唯一的对抗办法,也只有以实力来回敬。

 

当年出兵朝鲜是因为美国的霸道行为、蔑视中国和对台湾的侵略行径,深深地刺激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袖们,不与美国较量一番,不让他觉得刺猬捏捏是扎手的,不把他打得满地找牙,它是不会服劲的,中国也是不能安安心心地搞建设的。

 

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爆发,1953年7月27日结束,先后历经5次战役、边打边谈等阶段,总共打了两年零9个月。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毛泽东与杜鲁门作为对垒双方的统帅,两人都是个性特点非常鲜明的人,同时又有非常大的不同,本文将从3个方面来对两个人进行比较:

 

其一,毛泽东,一个弱国的、强势的世界级大政治家

 

  先比较弱国的弱与强国的强,看看1950年的时候,中国到底有多弱、美国到底有多强。50年前不同于现在,中国的弱是积贫积弱,是百年、几百年的积贫积弱;美国的强是唯一的世界超强,是连世界老二都不具有可比性的超级巨无霸。

 

  一比国力: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0亿美元,美国为3553亿美元,中国相当于美国的约5%;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61万吨,美国8785万吨,中国相当于美国钢产量的0.69%。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1%,原油产量相当于美国的0.07%。中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26位,还不及诸如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小国。

 

  二比军力:这里用入朝参战时朝鲜战场上中美各一个师的装备比较(志愿军是按照装备最好的原第四野战军陆军师的统计):

 

中国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是0辆,也就不用介绍了。

 

  再看打坦克用的火箭筒:中国一个师配备了27个,美国550个。美国配置火箭筒基本上没有用,因为志愿军开始就没有坦克和装甲车。志愿军有27个火箭筒,而美军的149辆坦克和35辆装甲车加一块是184辆,就是一对一,志愿军还远远不够,还差7倍。

 

为什么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必须用生命去打坦克,都是因为装备落后啊!

 

  再比天上。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部署了1100架飞机,后来增加到2000多架;而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没有飞机。一些战士介绍说:“美国飞机实在是太厉害了,别说地面上有个人,就是有个兔子,飞机扫射时候也能打到。”以至于开始志愿军有纪律,不准打飞机,免得暴露目标带来更大的伤亡。

 

三比军事装备工业。中国基本上没有现代武器装备工业,没有多少后勤保障能力,只能生产手榴弹、简单的枪枝等,枪、炮、汽车等主要靠苏联提供。而美国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军火工业,飞机、大炮可以在短时间内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因此,支撑这样一场大的现代化战争,工业和技术条件中国几乎都不具备,而美国,都具备。

 

  四比现代战争经验。中国军队有多年战争的经验,但现代战争的经验,中国军队则一点儿也没有。

 

  从国力、军力、军事装备工业和现代战争经验4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绝对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照这样比较,志愿军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哈里·杜鲁门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总统。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中毕业。杜鲁门虽然出身草根,可他意志顽强,性格强悍,有韧性、能决断,骨子里面有一种不服输的强势性格。

 

在他的总统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决策在这里作出。”是他决定对日本放原子弹;是他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复兴;是他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一个超级强国,再加上一个强势总统,如果遇到一个一般的对手,这段历史就不会有什么悬念了。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强势的杜鲁门偏偏遇到了一位更加强势的对手,遇到了一位不畏天不畏地的毛泽东,于是一出精彩的战争活剧上演了。

 

那么,毛泽东又具备什么样的强势呢?这种强到底强到何种程度呢? 

 

一、作出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军队主动跨出国境,到国境外与美军打仗。主动跨出国境,到异域去打强敌,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啊!

 

并且,这还是在共和国刚满一岁的时候;并且,还是与以世界老大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仗;尤其是毛泽东坚持并推动中央作出这个决策,还是在中央高层开始内部意见不一、多数人不同意打的情况下,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作出的决策。

 

据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回忆说,“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因为我们的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美国又这么强。林彪的发言比较有代表性: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还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主席也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毛泽东还是主张出兵。开始,基本上就是主席一个人倾向于打,第二次开会时周总理倾向于打。后来主席就让在西北主政的彭德怀速来北京参与讨论。结果彭老总放炮,认为必须要打、一定要打。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决策就初步形成了。

 

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1951年元旦的日记中也曾这样写道:“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在是英明万分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人们都知道的原因是美军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的边境安全受到了威胁,这是一条;

 

还有一条,就是美国阻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还有一条,这一条甚至比第一条还要重要,那就是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发表声明,除了出兵朝鲜的两项内容外,还有一项:“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

 

可以说,这一项,既震惊了全体中国人,更深深刺痛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自尊心。你美国也太霸道了!朝鲜发生了内战,中国既不是战争制造者也不是参与者,正一心一意地解放自己的国土台湾,结束内战,招谁惹谁啦!

 

尤其滑稽的是,你美国对大力支持北朝鲜的苏联连个屁也不敢放,却对既没有出兵又没有挑衅的中国来劲了,无非是苏联强中国弱么!无非是欺软怕硬么!

 

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外长当即发表声明,对美国的做法定了性:“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不与美国较量一番,不让他觉得刺猬捏捏是扎手的,不把他打得满地找牙,它是不会服劲的,中国也是不能安安心心地搞建设的。

 

二、对待原子弹的态度。

 

世界上唯一一个下命令放原子弹的人,就是杜鲁门。他敢对日本放原子弹,对中国也不会例外。在1950年11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宣布:“一直在积极地考虑使用原子弹。”

 

早在离开战还有50天的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九次会议上,毛泽东就曾豪迈地说:“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

 

面对这次杜鲁门要放原子弹的叫嚣,毛泽东不理他,中央也没有开会讨论,外交部都没有对外发布只言片语的回应和抗议,根本不予理睬。这位很不客气地宣布要放原子弹的杜鲁门总统,只好又很客气地把话收了回去。

 

可见,毛泽东的强势不同于杜鲁门的强势。杜鲁门的强是假强,表现为恃强凌弱、逞强逞能;而毛泽东的强是真强,这种强是建立在对人类公平正义的追求基础上的强,是一个古老民族不畏强权、敢于战斗的强。

抗美援朝战争有它独有的、不同以往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战争的特点:其一,这是一场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其二,这是一场在异国战场上进行的现代战争。其三,这是一场与世界老大在异国战场上进行的现代战争。

 

不要说中国,就是当时的老大哥苏联,就是斯大林,也是尽量避免与美国交手。现在美国仍然是世界老大,你看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哪个敢打美国啊!

 

可见,在当时条件下,敢和美国较量已属难能可贵,而敢打并能打而胜之,又是怎样的壮举!

 

朝鲜战争为何能胜?

 

一、不做办不到的事:具有创新性的战争指导原则。

 

毛泽东一生擅长的,就是做事;但他又擅长不做事——那就是绝不做办不到的事。在制定抗美援朝战争指导原则上,就非常显明地看出这一特点。

 

在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刻,毛泽东为抗美援朝制定了战争指导原则和作战方针,他在10月21日给彭德怀德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不做办不到的事”,并强调,“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这一点,成为志愿军具有指导意义的作战原则。

 

不畏强敌,藐视强敌,向来是毛泽东在面对威胁时作出的反映,但在与对手过招时,恰恰相反,毛泽东是力避硬拼,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最好的实事求是,就是从战争实际出发而得出的最好的战争指导原则。

 

二、制定“突然性”的作战方针:初战胜利之关键。

 

在10月21日凌晨不到1个半小时内,毛泽东连续起草、发出了3封电报,修改作战方针,指导作战。在致彭(德怀)、高(岗)的电报中,为这次战役明确了作战方针,毛泽东在电报中称一定要“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

 

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成为志愿军初战制胜的关键,是不可替代的高招,美英等国的军事家将此举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要出兵,事先已经向美国发出了警告,并且是多次警告,可杜鲁门、麦克阿瑟们就是不听。按照主席的要求,26万中国军队悄悄度过了鸭绿江,开赴了朝鲜战场。当时,敌人的侦察机在天上飞,地面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可就是没有发现中国军队的蛛丝马迹。

 

11月5日指示彭德怀:“为了迷惑敌人的目的,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而应以人民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

 

到11月18日,毛泽东又专门致信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一切有关朝鲜主力战场的新闻,都应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在一起说。”

 

直到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朝鲜战局得到了根本扭转,才于12月5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及出兵作战的消息。

 

正如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马歇尔说的:“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

 

其三,毛泽东,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毛泽东则是一个浑身荡漾着世界和平、平等与正义的理想主义者。他代表着一个东方民族的精神世界与崇高追求,那就是:再穷,也要活得有尊严;再落后,也不能被动挨打任人宰割。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鞠躬尽瘁,兢兢业业,耗费大量心血。

 

先说勤政。从谋划抗美援朝到取得二次战役胜利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毛泽东决策和指导战争的非常时期。从10月2日到19日的18天时间,他没有睡一个好觉。

 

他经常一天起草几封电报,同前线指挥员、友方领袖以及国内各部门领导保持密切联络,根据情况研究战局,制定作战方针,给予具体指导。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回忆,在此期间,他有半个多月时间没有下床,就在床上办公和吃饭,睡眠极少。

 

如此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正体现了为党为国家为理想的献身和负责精神。就是到了后期的谈判阶段,毛泽东对朝鲜前线作战和谈判进展仍然十分关心,例如对开城代表团每天照例发回的谈判情况几乎都要审阅,许多事关和战全局的重要批示仍亲自执笔起草。

 

再说毛岸英牺牲。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这件事,人们看到了主席坚强、伟大的一面。当叶子龙和江青两人报告给毛泽东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章士钊曾向毛主席抱怨过不该让毛岸英去朝鲜。对此毛泽东很沉重地回答说:“你说的也许是对的。可我是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说服别人?”

 

其实,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慈爱的父亲。据杨尚昆在1951年1月2日的日记中记载,“当他听到消息后,长叹一声之后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当然,战事紧张,坚强的毛泽东并没有下乡休息,而是继续紧张地指挥战争。但可以想见,那是在承受着怎样的失子之痛而继续为国操劳啊!


有一幅照片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毛泽东握着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的母亲的手时,在这位柔弱的母亲的脸上,看不到悲伤,只有微笑。

 

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在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有自己的儿子,也有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

 

慰问她这个烈属的,同样也是一个烈属!她同样知道,他们的儿子,都是为这个国家而牺牲的!都是为一个虽然历经百年屈辱、虽然贫穷但要尊严地活下去的中国人民而牺牲的!她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老太太身上所显现的是一种深明大义、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不畏强敌、追求尊严与平等的理想主义精神!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这,就是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

 

ori_540f8a3469918.jpeg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