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群——战争与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山川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22/7/30  浏览:1342

 

陈干群——战争和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山 川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实现毛主席此言境界的著名人物是雷锋。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愧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践行此句毛主席教导的曾经在15岁就走上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战士——陈干群,也达到了一辈子做好事的至高标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都成为了最可爱的人。

1949年,赣南革命红土地的优等生陈干群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后即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任火箭炮兵团司令部测绘员,后以侦查参谋大显身手。当时,战场上配备了从苏联购买的大威力、机动性强的“喀秋莎”火箭炮,需要战备突击训练。靠着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陈干群很快成了所在部队的军事小教员和技术骨干。经过28天的改装突击练兵,指战员们迎来了实弹演习。只见陈干群带领观测分队准确测量炮兵战斗队形,很快完成指挥所射击诸元计算。随着一群群精确覆盖目标的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大家欢腾起来!一名苏军专家顾问从导演指挥台走下来,在“战斗位置”问了几句话后,就一下子把陈干群抱起来,激动地讲了一通俄语。翻译笑着对陈干群说:“顾问夸你呢,人小、技精、志气高!”顾问还打比方,砂金虽小,却能发出灿灿金光。

 

 

陈干群来朝鲜前的所在的部队曾涌现过不少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郅顺义、郭俊卿、杨世南等名动华夏。陈干群立志向英雄看齐,勇挑革命重任,后来在朝鲜战场立下三等功。19581025日,他随志愿军总部最后一趟撤军专列回到祖国怀抱,回到江西信丰故乡。

谈起从军之路,陈干群念念不忘陈毅元帅拍肩膀的谆谆教诲:要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然而,回国后的陈干群神情渐渐地由欢喜转为沉默凝重——家里住的房子还是那样低矮狭小,门窗已破败不堪,桌上还是放着那盏点一根灯芯的小油灯……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说:“我很满足了!有你每月寄回的津贴费,我的日子过的很不错了,还曾拿出些钱给你那个没钱看病的叔叔,也曾接济过村里的穷苦人”。这位经历过磨难的革命老区母亲刚见到回国的孩子曾强忍住眼泪,眯着眼睛一个劲地上下打量他,激动地不断重复一句话:你离家参军时是不满15岁的瘦小孩子,现在已成威武的军人了——你爸爸要是能活到今天,该多高兴呀!

是啊,新中国底子太薄了!尤其是红色革命老区,经济无比贫弱。想起红军长征时,苏区人民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宝贵儿女、粮食和真情,还接纳了近万名红军伤病员。当时负伤未愈仍留下坚持游击战争的陈毅,曾挨门挨户做群众工作:“老表呀,留下一个伤员吧,家里没儿子的就当个儿子,没女婿的就招为女婿,实在不行,就当个长工使。”面对红军这种极为无奈的请求,乡亲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接受下伤员。

 绝不能让革命老区的人民再受苦!人民就应该互相帮助!陈干群发誓要致富老区。他想到了全村最穷苦的陈玉河一家,于是他首先来到他家。陈玉河,这位蹆瘸,40多岁未成家,靠着篾匠手艺谋生的老乡,曾对陈干群的革命生涯有过美好影响——小陈干群喜欢和他作伴,听他讲当年朱德、陈毅率领红军进入信丰,发动穷人打土豪劣绅的故事。

陈玉河的家里眼前全是破烂不堪的东西,一口黑锅里剩有薯叶米粥。闹革命就是让老百姓不再过穷日子啊!临别,陈干群把仅有的一些钱塞到他手中。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呀,陈干群深知,一定想个彻底解决的办法。不料,这一愿望又等了20年才实施。

1978年,陈干群带着一大包被子、衣物和糖果等食品第二次专程看望陈玉河。陈玉河仍不停地干篾匠活,家里多了个体弱的儿子,房屋已成不遮风雨的危房,生活着实艰难。陈干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马着手行动,先把危房修理好。

视线越过陈玉河的屋脊,散射在苍茫的赣南山河大地上。赣南,这片著名的革命苏区;这片当年红军长征走后,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房屋要过火,茅草要过刀”的残酷报复的红土地;这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出将军的地方(当时参军参战的人数达到57万,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多万人)……

陈干群感慨良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一定要让老区人民活好过好!

此后,陈干群一腔热血投入到老区的工作中,几十年来,尤其是从总参离休后,他捐资筹资1000多万援建了革命苏区15所希望小学和两所希望中学,帮助建设了陈毅、贺龙、彭德怀等老一代革命家的纪念亭、像、广场等。在韶山小学,人们看到他树立起毛岸英的雕像,让东方红钟声和韶光和人民同谱。

说起功德,陈干群话风非常朴实。’

——“我很珍惜离休之后还能为社会做许多事的机会。所以,我把每项社会公益工作都当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身体力行,认认真真得去完成。”

——“我不断以战士的责任激励自己,情系老区,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过得很充实,忙得有意义,每当看到老区有新的发展变化,每当做了一件好事,每当看到社会进步现象,我都会感到莫大欣慰,同时,信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加强。”

——“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够向社会筹得可观数目的资金以援建希望学校,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抓住时机宣扬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高尚品德;二是得到革命前辈和希望工程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靠自己崇敬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一颗赤诚之心和甘于竭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

……

的确,赤诚之心身体力行、珍惜生命尽责服务,陈干群,这位老年带着起搏器仍不断为了人民,尤其是老区人民福祉不断奋斗的离休干部,这位联络全国200多位党史、政研、老区办、地方志等有关专家和老干部,深入许多偏僻老区,完成专著《中国革命老区以及《共和国之魂》、《可爱的中国》、《共和国摇篮》等电视文献片与图书的平凡而伟大的人,多么可亲可敬,可赞可歌啊!

 大爱在尽责中开花,理想与实干里结果。

 当然,形成陈干群高尚人格的原因有一些也是不可忽视的。陈干群的父亲陈辉琳是官费赴日留学生,回国后躬任校长兼教员,立志推行平民教育事业,提倡男女平等,后倡办多所中学和小学,受到乡亲们交口称赞。

在父母的影响下,陈干群打小特别懂事。他喜欢听古今勤奋爱学、孝道的楷模故事,上小学后,进步飞快,连连跳级,名列前茅。被免费保送高中。

陈干群不仅非常聪明,而且特别勤奋,又会学善学——上课时,专心把每节课听懂问明,往往是后一个离开教室;下学后,利用回家走路的时间,记牢当日功课,常常是边走路边不时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翻。回家后他没时间复习功课,因为还有许多家务,如喂猪割草、帮助嫂子带孩子等。天黑了,为节省灯油,得早早熄灯睡觉。

因为家穷,学生时代的陈干群着装破旧,常常赤脚上学,没有钱购买统一规定的童子军校服和必备的学习用具。对于受到少数富家子弟的歧视,他从不自卑,总是暗下决心,奋发向上,以好成绩安慰母亲。

陈干群坚信一句格言:知识、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陈干群是战争与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陈干群坚持一辈子做好人,坚持一辈子做好事的大爱人民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