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大爱精神的原动力
作者:山 川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5-10-15  浏览:2106

找出大爱精神的原动力

---最可爱的人陈干群光辉事迹启示

                                         山 川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陈干群同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是坚持一辈子尽责做好事的人。

总参离休干部陈干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总是最可爱的人;无论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他总是最可爱的人。

走近这位15岁就参军的“红小鬼”,走近这位捐资筹资援建了15所希望小学和多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陈毅、贺龙、彭德怀等纪念亭、像、广场的老人,会从他满面春风的脸上感到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会从他忧国忧民的话语里悟到一种担当道义的精神,会从他憨厚善良的眼神里捕捉到一种坚持不懈,恪尽责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一种充满大爱的精神。我们要高声赞美这种精神,我们更要找到产生这种精神的原动力。

 

1978年,陈干群决定把在首都培英小学的孙子送到湖南湘潭乌石彭德怀希望小学学习,这使人们很不理解。因为一般人常常是千方百计送孩子到大都市就学的。陈干群认为,成才需要好土壤,在农村,尤其是在彭老总的家乡学习是难得的。

我们找大爱精神的原动力,我们从他的话语里找

我很珍惜离休之后还能为社会做许多事的机会,所以我把每项社会公益工作都当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身体力行、认认真真去完成”;

我不断以战士的责任激励自己,情系老区,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过得很充实,忙得有意义。每当看到老区有新的发展变化,每当看到改革开放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当做成了一件好事,我都会感到莫大欣慰,同时信心与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多年来我所以能够向社会筹得可观数目的资金来援建希望学校,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抓住时机宣传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二是得到革命前辈和希望工程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靠自己崇敬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一颗赤诚的心和甘于竭诚为他人服务的责任心”。

······

是啊,珍惜,义务,身体力行,责任,服务,赤诚责任······总参离休干部陈干群的一番话多么朴素而深刻!真是大爱在尽责中开花,理想于实干里结果——最可爱的人陈干群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凭的是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为的是完成光荣使命和责任!

我们找到了陈干群的一个原动力,正是凭着这种动力,20多年来,他带着起搏器联络了全国200多位党史、政研、老区办、地方志等有关专家和老干部,深入许多偏僻老区,完成了专著《中国革命老区》、《可爱的中国》以及《共和国之魂》、《共和国摇篮》等电视文献片。

 陈干群照2

我们找陈干群大爱精神的原动力,我们从他的生活背景找。

             

陈干群忘不了自己就是一名老区人——赣南这块神圣的红土地哺育了他15年。

陈干群的父亲陈辉琳是官费赴日留学生,回国后立志推行平民教育事业,倡办多所中学和小学,躬任校长兼教员,在家乡首先倡导男女平等,疾呼女人和男人一样应上学学文化,受到乡亲们交口称赞。在父母的影响下,小陈干群特别懂事,他喜欢听古今勤奋爱学、孝道的楷模故事,上小学后连连跳级,初一到高一,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并被免试保送上了高中。

人们说陈干群非常聪明,其实,他之所以总是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不仅勤奋,而且特别会学,善学——上课时,专心把每节课听懂问明,往往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下学后,利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记牢当日的功课,常常是边走边不时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翻。每次老师开课提问,陈干群能圆满回答。同学们误认为他必定是晚上加班了。其实,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是没有时间复习功课的,他还要干许多家务,如喂猪割草,帮助嫂子带孩子等。天黑了,为节省灯油,得早早熄灯睡觉。

因为家穷,陈干群着装破旧,常常赤脚上学,更没有钱来购置统一规定的童子军校服和必备的学习用具。他用的语文和英文小字典是好心的老师送的,他用铅笔和毛笔来写英文作业。在全县数一流的中学里,他是极少有的穷学生,曾因此受到少数富家子弟的歧视。但他从不自卑,暗下决心,奋发向上,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安慰终年操劳的母亲。

 

         我们找陈干群大爱精神的原动力,我们从他的为人处事方面找  。 

 

1958年10月25日,陈干群随志愿军总部撤军的最后一列火车从朝鲜回到祖国,回到赣南信丰故乡。沿着童年赤脚走熟的红土路,直奔家门——真没想到,经历过磨难的母亲,见面时强忍住了眼泪,只是眯着眼睛一个劲地上下打量他,激动得不断地重复着说:“你离家参军时是不满15岁的瘦小孩子,现在已成威武的军人了,你爸爸要是能活到今天,该多高兴呀!”

家里住的房子还是那样低矮狭小,门窗已破旧不堪,桌上还是放着那盏点一根灯芯的小油灯……陈干群的表情,渐渐由轻快欢喜转为沉默凝重。

“我很满足了。”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有你每月寄回的津贴费,我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了,还曾拿出了一些钱给你那个没钱看病的叔叔,也曾接济过村里的穷苦人。”母亲告诉他:“村里的穷人家真不少,你还记得陈玉河吗?他算是全村最穷苦的一家了。”

是啊,陈干群记得陈玉河。村里最穷苦的同辈邻居陈玉河,腿瘸,40多岁的人还打着光棍,靠篾匠手艺的微薄收入谋生。陈干群小时候喜欢与他作伴,常听他一边干手艺活一边讲故事。有时候他会神秘地讲述当年朱德、陈毅率领红军进入信丰,发动穷人打土豪劣绅的情景。

陈干群一踏进他家门,心里便沉重起来——眼前全是破烂不堪的东西,在一口黑锅里,剩有一大碗留着下顿吃的薯叶米粥。告别时,陈干群将身上仅有的一些钱塞到他手中。

陈干群第二次上门20年后的1978年,趁去南方出差顺便回了一趟家,又专程去村里看望陈玉河,带着事先准备好的一大包被子、衣物和一些糖果、食品等。

那时已60多岁的陈玉河,每天还是不停地干篾匠活,据说产品销路不好,现又多了一个体弱的儿子,生活更加艰难特别是他家的房屋已成了不遮风雨的危房,自家又没有能力维修,陈干群看在眼里,着手行动,应该首先帮助把他家的危房修理好。

    几十年来,两次看到故乡人陈玉河的家境,陈干群的心不由得揪紧,  再揪紧

 

——闹革命就是让老百姓不再过穷日子啊!

视线越过陈玉河的屋脊,散射在苍茫的赣南山河大地上。赣南,这片全国著名的革命老苏区;这片当年红军长征走后,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 “房屋要过火,茅草要过刀”的残酷报复的红土地;这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的红土地(当时参军参战人数达到57万,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多万人)······陈干群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早已立定志向——一一定要让老区人民早点过上好日子!

对待母亲、对待乡亲是这样,对待首长对待朋友也是这样,尽心尽责。

 

——张爱萍老将军在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95周年大会即席发言:“彭老总的丰功伟绩及他的为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就是: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不容易,而他,做到了!”陈干群对所敬仰的彭帅迟迟得不到平反,心有不平,在一重要场合,竟情不自禁地议论说:“彭德怀元帅还得不到平反是不公道的!”当时就为此事而受到追查并付出过代价,然而反复深思,这对个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1998年,彭德怀100周年诞辰,陈干群大力参与了乌石彭德怀希望小学建设工程。除了筹集重要捐款外,他还自己拿出半年工资和一批图书、文具捐给学校。另外,特请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校名,请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陈刚设计“苗苗茁壮成长”校门。母校建成后,他还送孙子从北京来这里住校,读4——6年级。

······

 陈干群照1

 

   我们找到了陈干群大爱精神的原动力,其实就是四个字:一心尽责。  

                

对人民和祖国尽责,对党尽责,对父母尽责,对子女尽责,对工作尽责,对朋友尽责,对真理负责——真是难以做到啊

——村中最穷的破败不堪的陈玉河家不远处,是一户有人当干部的家,房屋够气派。两相对比,令人不忍心看下去?谁伸手帮一把才好。

——红军长征时,苏区人民在献出自己的宝贵儿女、粮食和真情的同时,还接纳了近万名红军伤病员。当时负伤未愈留下坚持游击战争的陈毅,曾挨家挨户做工作:“老表呀,留下一个伤员吧,家里没儿子就当个儿子,没有女婿的就招为女婿,实在不行,就当个长工使。”面对红军这种极为无奈的请求,乡亲们冒着巨大风险把伤员接收下来了。

而今,赣南和全国其他老区一样,长期以来红与穷相伴,迟迟不能脱贫。这除了战争创伤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地域相对封闭,经济基础先天薄弱,较长时间里“左”的农村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

负责不容易,尽责何其难。

  陈干群深知,1946年自己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是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元帅陈毅的意见,要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陈干群明白,从驻防广东担负剿匪斗争任务的野战部队步兵师政治部文工队当宣传员,副排级干部到志愿军侦查参谋,自己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懈学习,提高文化与业务水平,达到胜任工作的。

陈干群不忘,参军后,每月2元钱的津贴费,每两三个月就将节省下来的三四元钱寄回家给母亲。后来津贴费增多,按月寄回去的钱也随之增多了,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没有中断过。有时我还会寄钱资助一些穷苦亲友。

陈干群难忘,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这支曾涌出过董存瑞、郅顺义、郭俊卿、杨世南等全国战斗英雄人物的英雄部队,奉命北上,改装成火箭炮兵师,担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任。此时被调任火箭炮兵团司令部、见习侦查参谋、测绘员。我部队装备的火箭炮,正是从苏联购买来的当年苏军攻克柏林使用过的“喀秋莎”,可谓大威力、机动性强的现代化先进武器装备。据说购买该炮火箭弹的价格,每发需花6两黄金。

紧张的战备突击训练中,由于他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刻苦钻研精神,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很快成了当时部队的军事小教员和技术骨干。

经过28天的改装突击练兵,检验训练成绩的实弹演习到了。当时他担负了带领观测分队完成炮兵战斗队形测量,负责实弹演习中指挥所射击诸元计算的重任。随着一群群精确覆盖目标炮弹的震天动地爆炸声,大家欢腾起来!这时在现场的苏军专家顾问(是一位苏军炮兵将军)特地走下导演指挥台,来到我们的“战斗位置”,问过几句话后,便把他抱起来激动地讲了一番俄语。随即,翻译笑着说:顾问将军夸奖你,人小、技精、志气高!顾问将军还打比方说,砂金虽小,却能发出灿灿金光。

在艰险的战场上,陈干群这名只有18岁左右的人民志愿军,经受住了考验,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常受到嘉奖,也曾立过三等战功。后来,他作为部队的业务尖子被选调到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任侦察参谋。

陈干群有感,抗美援朝胜利归国后的三四十年里,他深深感到,无一不与“艰苦奋斗”结缘。经历过的一个个工作岗位的业务,都需要从头学起。如,本需具有一定艺术知识水平的迎接国庆10周年的军事博物馆布展工作;本需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高级参谋工作;本需具有一定外文水平的情报研究工作;本需具有一定政工基础的落实政策工作等等。陈干群虽然不具备这些基础,但他经过努力较快地胜任了组织分配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陈干群的亲身体验:最基本的因素是在工作实践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重视学习工作所需的一切新知识,常常想到“知识、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这句格言。

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也曾有过不顺和苦恼,更多的是政治风浪的颠簸,但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坚守“正直善良做人”,没有随波逐流,虽然身心受到一定损害,却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陈干群常会想到一位老领导的勉语:“向前看,天地无限宽!”

离休后的近二十年里,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陈干群也是不断在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地工作学习和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的。没有假日、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量也是常有的,但他的亲身体验是,有益的工作、欣慰的成果、充实的生活,对自己动脑益智、开阔胸怀、焕发活力,大有益处。

陈干群说:“‘艰苦奋斗’是我一生的座右铭。它对个人来说是那么重要珍贵,把它延伸放大,更是无价的传家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