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福而奋斗
作者:山川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4-1-4  浏览:3242

   2014年元旦,作者和最可爱的一大家人在江西信丰共餐

信丰陈毅雕像素描设计者书画家陈小敏老师

 

为共福而奋斗

——2014年元旦与最可爱的人一家聚餐感怀

                       

不期然,有缘聚。

2014年元旦,新年肇始日,万象更新时。我有幸驻足江西赣州信丰,有幸和大爱之家聚餐,有幸见证最可爱的人一家爱心盛举,不胜感慨:大爱天地增福广,积善人家余庆多。

大爱之家,这里特指总参离休干部——最可爱的人陈干群大家族。几十年来,陈干群向社会筹资800多万,和家人捐资捐物160多万援建了15所希望小学和2所乡镇中学,帮助建设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铜像等,不愧当年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称号。陈干群的侄子陈小敏为江西信丰陈毅广场的建设贡献力量,正是他首稿素描设计了陈毅广场的陈毅立像和陈毅希望小学的陈毅坐像。元月一日瞻仰陈毅铜像真容,陈小敏不无激动,他说:“我画陈毅元帅铜像,参考了上海的陈毅雕像。上海是陈毅解放后任市长的地方,信丰则是陈毅解放前打游击的区域。遵照叔叔的愿望,在信丰把陈毅铜像立起来,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缅怀纪念陈毅元帅,一方面促进赣南苏区经济文化建设。”

陈毅铜像是陈毅广场的主题雕塑。该铜像为陈毅青年时领导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形象,全身免冠,手执红军帽,由锡青铜铸造,高6米,宽2米,重3吨;基座高2.2米,宽4米,采用花岗石饰面。该铜像由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和陈毅亲戚陈宇清女士等捐赠,以信丰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背景为内涵进行创作的。

   如今的陈毅广场成了信丰人民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放眼陈毅广场,近观风衣敞开一角,动感极强的陈毅雕像,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不禁联想起陈毅豁达大度,豪迈爽朗的风格。

    新年时分的陈毅广场,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有的在排练蒙古族舞蹈《筷子舞》,有的在拉二胡歌唱,有的在陈毅雕像旁晒太阳,有的在广场市场采购年货,有的在游戏区玩耍,有的在放风筝······

我和画家陈小敏也纵情其中,睹物思人,拍照留念。

中午聚餐意义非凡,因为它实在令人感动。这次聚餐使我认识了最可爱的一大家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小敏的哥哥陈小宁敦厚谦和,乐善好施,深受当地人们敬重。

陈小宁的儿子陈海龙懂电脑,会设计,主动参与爱心事业

······

     爱心人士风范高标,大爱之家善行传世。感动之余,我的目光落在陈小敏新近完成的一幅作品上,那是一幅肖像画。画中人正是陈小敏的爷爷陈辉琳。陈辉琳曾是官费赴日留学生,回国后立志推行平民教育事业。他倡办多所中学和小学,躬任校长兼教员,在家乡首先倡导男女平等,疾呼女人和男人一样应上学学文化,受到乡亲们交口称赞。

是啊,还有谁不被这样的大爱之家感动呢?

最可爱的人陈干群说:“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过得很充实,忙得有意义。每当看到老区有新的发展变化,每当看到改革开放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当做成了一件好事,我都会感到莫大欣慰,同时信心与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陈干群说出了大爱之家的心声,这心声回荡在赣南的红土地上;回荡在祖国的上空;回荡在陈干群带头援建的陈毅希望小学的操场上,这所希望小学已经成为信丰最大的小学;回荡在一切善良人的心田里。

这心声在传递,在共鸣——和平年代也需要二万五千里长征。行大爱要坚持,为共福而奋斗。

真如是,自然果!

内蒙古演员在陈毅广场表演《筷子舞》

陈小敏老师展示为祖父陈辉琳画的肖像

陈毅希望学校合影

陈毅希望学校内功德碑

】: 《大爱在尽责中开花》节选

 

总参离休干部陈干群在陈毅铜像前

 

大爱在尽责中开花

——最可爱的人是陈干群

                 山 川

 

【编者心语】:他是位在平凡岗位上自觉履行一个战士责任的军队离休干部。这位15岁就参军的“红小鬼”,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人民利益而奉献自己。

10年前,一位《中国老区报》记者写道:他的事迹很值得写一写,因为他做了并且还在继续做着我们希望有人做的事;做了许多人都想做却又有许多人都做不成的事;做了虽然也有人做,但无法做得那么多、那么好的事。

革命前辈裴丽生和孙毅称赞他:“特别能战斗”、“老有作为”。

现在,古稀之年的他,尽管有心脑腰腿多种病痛缠身,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坚持不懈地工作着、学习着、艰苦奋斗着。

让我们走近这位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的最可爱的人;让我们学习这位无论是解放前和解放后,还是改革开放时代,都坚持艰苦奋斗,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尽职尽责工作的人;让我们向这位大爱先锋人物学习!

 

 

20多年来,一个带着起搏器,时常需住院疗养的离休干部,筹资援建了15所希望小学和2所乡镇中学,和家人捐资捐物160多万帮助建设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亭等,靠的是什么呢?

20多年来,这位总参离休干部联络了全国200多位党史、政研、老区办、地方志等有关专家和老干部,深入许多偏僻老区,完成了专著《中国革命老区》以及《共和国之魂》、《可爱的中国》、《共和国摇篮》等电视文献片和图书,凭的是什么呢?

15岁就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现在已80岁高龄的这位离休干部——陈干群,仍然坚持不懈义务从事着老区工程、希望工程和爱国工程,为的是什么呢?

我很珍惜离休之后还能为社会做许多事的机会,所以我把每项社会公益工作都当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身体力行、认认真真去完成”;

我不断以战士的责任激励自己,情系老区,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过得很充实,忙得有意义。每当看到老区有新的发展变化,每当看到改革开放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当做成了一件好事,我都会感到莫大欣慰,同时信心与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多年来我所以能够向社会筹得可观数目的资金来援建希望学校,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抓住时机宣传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二是得到革命前辈和希望工程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靠自己崇敬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一颗赤诚的心和甘于竭诚为他人服务的责任心”。

······

是啊,珍惜,义务,身体力行,责任,服务,赤诚责任······总参离休干部陈干群的一番话多么朴素而深刻!真是大爱在尽责中开花,理想于实干里结果——最可爱的人陈干群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凭的是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为的是完成光荣使命和责任!

 

             发心负责

 

    19913月,因患多种慢性疾病,陈干群一从总参炮兵部调研员的岗位上离休,就毅然选择了做  老区扶贫的公益事业。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陈丕显建议他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这正合他的心愿。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由原中顾委常委伍修权、陆定一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裴丽生等老前辈发起和组织领导的,以老将军、老干部、老专家为主体。

老区,这些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老区,大都地处偏僻山区,这个当初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先天优势,今天却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劣势条件全国绝大多数老区处于贫困之中是令人揪心的大事。于是,帮助老区摆脱贫困,很快成了陈干群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他忘不了自己就是一名老区人——赣南这块神圣的红土地哺育了他15年。

陈干群的父亲陈辉琳是官费赴日留学生,回国后立志推行平民教育事业,倡办多所中学和小学,躬任校长兼教员,在家乡首先倡导男女平等,疾呼女人和男人一样应上学学文化,受到乡亲们交口称赞。在父母的影响下,小陈干群特别懂事,他喜欢听古今勤奋爱学、孝道的楷模故事,上小学后进步更快,连连跳级,初一到高一,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并被免试保送上了高中。

人们说陈干群非常聪明,其实,他之所以总是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不仅勤奋,而且特别会学,善学——上课时,专心把每节课听懂问明,往往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下学后,利用回家走路的时间,记牢当日的功课,常常是边走边不时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翻。每次老师开课提问,陈干群基本上能圆满回答。同学们误认为他必定是晚上加班了。其实,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是没有时间复习功课的,他还要干许多家务,如喂猪割草,帮助嫂子带孩子等。天黑了,为节省灯油,得早早熄灯睡觉。

因为家穷,陈干群着装破旧,常常赤脚上学,更没有钱来购置统一规定的童子军校服和必备的学习用具。他用的语文和英文小字典是好心的老师送的,他用铅笔和毛笔来写英文作业。在全县数一流的中学里,他是极少有的穷学生,曾因此受到少数富家子弟的歧视。但他从不自卑,暗下决心,奋发向上,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并以此来安慰终年操劳的母亲。

他忘不了母亲啊!大孝子陈干群永远忘不了赴朝作战回国后自家门口的一幕:19581025日,随志愿军总部撤军的最后一列火车从朝鲜回到祖国,回国之后的迫切愿望,就是亲眼看看赣南信丰故乡。沿着童年赤脚走熟的红土路,直奔家门——真没想到,经历过磨难的母亲,见面时强忍住了眼泪,只是眯着眼睛一个劲地上下打量他,激动得不断地重复着说:“你离家参军时是不满15岁的瘦小孩子,现在已成威武的军人了,你爸爸要是能活到今天,该多高兴呀!”

家里住的房子还是那样低矮狭小,门窗已破旧不堪,桌上还是放着那盏点一根灯芯的小油灯……陈干群的表情,渐渐由轻快欢喜转为沉默凝重。

“我很满足了。”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有你每月寄回的津贴费,我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了,还曾拿出了一些钱给你那个没钱看病的叔叔,也曾接济过村里的穷苦人。”母亲告诉他:“村里的穷人家真不少,你还记得陈玉河吗?他算是全村最穷苦的一家了。”

是啊,陈干群记得陈玉河。村里最穷苦的同辈邻居陈玉河,腿瘸,40多岁的人还打着光棍,靠篾匠手艺的微薄收入谋生。陈干群小时候喜欢与他作伴,常听他一边干手艺活一边讲故事。有时候他会神秘地讲述当年朱德、陈毅率领红军进入信丰,发动穷人打土豪劣绅的情景。

“早几天就听你妈说你要回乡探亲!好兄弟,你是抗美援朝的有功之臣,我们也沾光啦。”憨厚的玉河抢先笑呵呵地说道。可是陈干群一踏进他家门,心里便沉重起来——眼前全是破烂不堪的东西,在一口黑锅里,剩有一大碗留着下顿吃的薯叶米粥。便问他:“就过这样的日子呀?”他却不在意地回答:“习惯了,没什么。”“你该娶个老婆成个家呀!”“哪会有人进我家门前几年来了个逃荒女,住几天就走了。”告别时,陈干群将身上仅有的一些钱塞到他手中。

20年后的1978年,趁去南方出差顺便回了一趟家,又专程去村里看望陈玉河,带着事先准备好的一大包被子、衣物和一些糖果、食品等。

那时已60多岁的陈玉河,每天还是不停地干篾匠活,据说产品销路不好,现又多了一个体弱的儿子,生活更加艰难特别是他家的房屋已成了不遮风雨的危房,自家又没有能力维修,陈干群看在眼里,着手行动,应该首先帮助把他家的危房修理好。

    几十年来,两次看到故乡人陈玉河的家境,陈干群的心不由得揪紧,  再揪紧

——闹革命就是让老百姓不再过穷日子啊!

视线越过陈玉河的屋脊,散射在苍茫的赣南山河大地上。赣南,这片全国著名的革命老苏区;这片当年红军长征走后,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 “房屋要过火,茅草要过刀”的残酷报复的红土地;这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的红土地(当时参军参战人数达到57万,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多万人)······陈干群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早已立定志向——一一定要让老区人民早点过上好日子!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