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凡:清新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者:张凡凡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2-6-5  浏览:3980

张凡凡:清新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气质优雅,宛如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古代明眸仕女,却又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就是张凡凡。她创建了清新文化,并立志将此生致力于此。她拥有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当我们读完她的诗歌论文,看过她的书画作品,再听她的歌曲,总能引发赞叹不已的感慨。她执著追求清新的情怀,就像一泓清泉流过这座喧嚣的王府城市,又恰幽兰处于山谷中。

问:张老师您好,很久以前听说过清新文化,但对其概念不是很清晰,请问清新文化的 有什么含义呢?

答:字指的是风格。""字,本源就是个让人陶醉的字眼。字典里的解释是:"纯净没有混杂;寂静;公正廉洁;单纯"等。它构成这样的词汇:"清秀""清纯""清澈""清爽""清新""清雅""清丽""清逸""清廉"等。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什么字与""字在一起就成了透彻纯净、焕然一新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种境界。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

问: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您能举些例子吗?

答:比如我们看古典文学作品,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飘逸潇洒,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宁静高雅,还有李清照的词,这些作品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中国的书法国画最能体现清的风格。我们看历代国画书法作品,很难找到不是清新风格的作品。董其昌和石涛的山水画、沈周的《策杖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这些作品物我交融、清淡素雅、气韵清丽。古琴曲《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这些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典型的清字风格,体现出古代文人及其高雅的品味。

问: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有根据吗?

答: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曾经撰写过一篇论文中提到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诗学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他还提到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我们把所有大师的作品拿来欣赏总结不难发现,这确实是绝对真理。可见,清的风格在文艺中的核心地位。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的,魏文帝曹丕的文气论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清谈的文化现象,学者一直是尊清贬浊。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在先秦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耳辨音声清浊 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字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而清字同时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诗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的诗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诗歌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诗学中的重要位置。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推而广之,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核心范畴。

问:清新有何含义呢?

答:清新字指的是更新、创新,强调的是时代性。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组合后更强调了出新、创新之意。清新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而存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发展历程来看,能够成就大气候的经典文化思潮,都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时代的脉搏,越来越新,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何况现代的社会是不断地创新的一个时代化社会。如果说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是核心范畴。如果清新的作品一定要定个标准的话,以仁爱正义,纯真高雅,清新自然为方针。其次,我们看古代的是柔弱的,我认为是刚柔相济的,也有一种说法叫刚健清新,因为作为形容词是柔弱,而作为动词是刚劲的,体现在艺术上,也包含一些阳刚的作品。第三,相对于而言的,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态度很强烈,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客观上讲,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进行一定的限定。这清新就是一种好的,一种纯净的、脱俗的

问:清新文化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的文化,什么是“清真”、“清正”、“清廉”?

答:清新文化就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甚至追逐狭隘利益,而是求真务实。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再次,清新文化是绝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最后,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践行清廉的文化。一个社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而倡导清廉的清新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反映,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问:清新是刚柔相济的,请解释一下这个含义。

答:清新文化追求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追求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这种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不是随意而任性的,而是无法至法的不露痕迹的自由境界。清新文化还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正如荷花,虽然她出污泥而不染,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经过蝉蜕,她就不可能纯洁和清新。清新文化特别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文与质是和谐统一。清新文化是脱尽铅华的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文化,是言之有物的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因此,这种清新文化不是暮气沉沉的,而是朝气蓬勃的;不是无病呻吟的,是有感而发的;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充实有物的。

问:你认为仁爱正义,纯真高雅,清新自然这三条哪一点最重要呢?

答:“仁爱正义”即人品最重要,在此前提下,只要作品主题健康就可以。自古以来,尤其从东汉开始,读书人尊清抑浊,以清流自任。是人物品评的一个重要概念,与浊相对立。指艺术家的品行端正高洁。学者谈到人之体气,以清气为尊,浊气为卑。刚才也谈到,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格调不仅是指作品,更指人。因此,不仅作品主题健康,创作者必须是具有清气的,也就是说人品必须高洁纯正。少数文化人沽名钓誉,利用媒体歪曲事实,甚至颠倒是非黑白,不惜毁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利益,为了追求个人名利无所不用其极。这些都是不健康现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只有激浊扬清,清除这些不良不健康的因素,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得到净化。这正是清新文化的社会价值所在。

问:2005年你举办过一次清新和谐理念的研讨会。请问清新文化与和谐理念是如何结合的?

答:一部格调清新的作品对社会和谐产生正面效应。一部污浊粗俗的作品必定对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给读者带来误导,扰乱人们思想,腐蚀人们的心灵,污染人们的精神,造成思想混乱,导致社会的不安定。清新文化高举照亮人生、驱散黑暗的真理火把。一个人,只有选择了真理作为最高价值,才有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真理而不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动力,才有可能引领全体人民战胜各种腐败各种邪恶,才有前途和希望。一个社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平正义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邪恶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倡导清正的清新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反映,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问:你提出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在很多专业杂志上都有转载,这个观点很有新意,请你谈谈.

答:清新文化不仅是狭义的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涵盖就很大了,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环保等都可以囊括在内了。因此,我提出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自然、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概括成真、诚、和、德四字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

问:我看到著名学者李君如写了一篇文章《激浊扬清是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可见您提出的清新文化的确是与时俱进的。

答:这篇文章提出激浊扬清是今天的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文章指出,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时间里,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甚至很龌龊的东西。这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是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包括反映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中来。这样,文艺中势必会出现两种现象。不倡导清新就会影响时代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激浊扬清,是时代的呼声。经过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已经大大改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这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文艺作品者清,者浊,可谓泥沙俱有、鱼龙混杂。对此,广大群众非常不满意,有的家长还向媒体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因此,激浊扬清,也是人民的呼声。清新文化正是应运而生的。

问:清新文化如何应用于社会生活?

 答:清新一词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能够很好地概括一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当然,这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诗学、书画等艺术的领域。它还应当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引导作用。这就是说,文学艺术要清新,生活要清新,文化也要清新,文化生活也要清新。清新是健康文化的一个基本品格。文化既超出生活、高于生活,但又融入生活、引导生活。文化对于生活的引导作用无处不在。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则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清新成为整个文化生活的价值指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的文化生活旨在对于现实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超越、从而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在寻求精神满足的追求中,更有一些人是寻求一种清新的文化生活,那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追求清纯新颖、高雅诗意的文化生活,赋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调。清新的文化生活不能缺乏物质基础,但不以物质的满足为手段,不以庸俗低俗为方式,不以因循守旧为目标,而更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创造。可以这么说,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体现了清新的文化生活品格。他们向思想的深处、向精神高地进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清新的诗学,三者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体现了清新作为我国传统审美文化范畴所具有的生命力。

问:听您一席话,我感到的确,清新文化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既刚柔并美,也刚柔相济,真正做到清而不失之单薄,华而不失之奢靡,巧而不失之纤巧。这不但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可以说,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完全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清新文化反对骄奢淫逸,崇尚节俭朴素,符合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次,清新文化反对投机钻营,提倡精神寻根,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固本强基的发展要求。清新文化要为基层民众说话,维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最后,清新文化反对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顺应了中国当代社会正在崛起的发展势头。提倡文化就是激浊扬清,就是抵制这种文化的邪气和暮气,促进优秀文艺作品起到引领作用

 

 

张凡凡,本名张凡,诗人,词作家,书画家,歌唱家,研究生毕业,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清新文学、书画、音乐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清新书画院秘书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与民生网副主编,中国社会新闻网副主编,世界华人报副主编,清派网(清新文化网)总编。多次在《中国文化报》、《诗刊》、《词刊》、《散文百家》、《北京晨报》、《团结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领中国传统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先后相继又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倡导清新,抵制恶俗》、《刚柔相济出清新》、《清新音乐前景广阔》、《正在崛起的清新音乐》、《清新文化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她在文学、书画、声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书画方面受到张海、苏士澍、张飙、雷正民等名家指导,其书画作品雄浑厚重、庄重大气、清气逼人。声乐方面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现师从金铁霖、何鹏飞教授。声音甜美浑厚兼有童声音质,被称为金嗓子周璇再现,其代表作《月下佳人》、《中国龙》获誉颇多。从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张凡凡组织举办了八届清新文化研讨会、三次书画展、一次音乐盛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照华、全国政协常委黄璜、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汤加国公主殿下Salote、多国大使参赞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和清新文化题词,对她在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