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索,我的感谢,我的梦
作者:冯德全  来源:大爱网  时间:2011-5-21  浏览:3104

  这里的文章没有阳春白雪之美,只有下里巴人之说,为的是希望这部讲稿飞进千家万户,让寻常百姓们喜欢,连只有小学文化的小保姆也爱读它,读了就廹不及待应用,用了就有效果。本书30年来已更新五个版本,现升级版我仍保留讲课的生动形式,还是为了她更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字虽通俗平易,但表现百万家庭30年实践而创新的教育,我希望本书的内容却如天宇般广阔,海洋般深邃,雪花般美丽,甘露般清甜,还像小鸟一样活泼飞舞,以便去扣开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灵之窗……。

  三十年来,我从“0岁方案”到“早教革命” 出版了30多本著作,千万读者向我提出过万千问题,鞭策我深入早教的研究和思考。在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最触动我的心弦,那就是,30年前你怎么会迷恋上早教事业的? 是什么拨动了你那根早期教育的神经?0岁开始的早教果真这样值得你沉醉和痴迷吗?

  这一质疑,最令我默默沉思:是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走上了早期教育的不归路?我如醉如痴数十年如一日到底为了什么?我为之耗尽心血的事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和前途?

  于是我开始了回顾,回顾我走过的路:

  我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实践与研究已56年,前25年从小学教到大学,也曾在教育局和教科所任职,后31年专攻06岁的早教。我年轻时也对优生优育、胎教早教毫无了解,根本不知“早期教育”为何物。后来我对早教发生浓厚兴趣,并非因为偶得“天书” ,而是当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长和研究员的时间长了,接触了大批儿童、少年和大学生,加之我也有养育自已孩子的经历,于是内心长期萦绕了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朝气蓬勃,玩得快乐,积极上进,成绩优秀,还孝敬长辈;而有的孩子在父母催、逼、哄、骗,喋喋不休的数落、打骂中仍无长进,孩子的优劣是否上苍造就,其根源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小学前的孩童娇惯受宠,无所事事,而一上小学却立即背上沉重的包袱,有做不完的作业? 越到后来课业负担越重,竟大大超过成年人的工作量,这又是为什么?

  许多家庭夫妻爱情的结晶——宝宝,小时候都有温馨的天伦之乐,可是一旦孩子长成少年,两代人迅速筑起了“壁垒”、“代沟”。在一套房间居住,一个锅里吃饭十余年之久竟不能说知心话,不能成为知心朋友,这岂不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

  中国教育历来称颂“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苦成才”,而培养出来的人才中顶尖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却屈指可数,以至13亿人口还没有一位人们翘首以待的诺贝尔奖得主,这是为什么?大部分孩子学到了高中、大学却辛辛苦苦学会了“厌学”,这又因为什么?

     1978年,我带着那么多个为什么,开始进入到教育科研的领域,正好又遇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于是有幸接触到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著。其中卡尔威特、陶行知、陈鹤琴、木村久一、斯特娜夫人、格仑·多曼、铃木镇一、井深大、石井勋等大师的早教理论把我带进了早期教育新天地,我的面前似乎突然展开了一片无限广阔又蕴含勃勃生机的沃野,我兴奋极了!快乐极了!许多个“为什么”开始化解,从此我深深地痴迷于早期教育了,以致于31年无一天间断,不敢有一日懈怠……。

*   *   *

  记得当年我也跟孩子们一起看“铁臂阿童木”的日本卡通电视童话剧,当我看到阿童木神通广大,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时,里面常规世界的景象都变了:动物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人能飞到天空去,大树在地面横着长,空中飘着有颜色的风……。我心里一惊又一乐,是啊,人在常态世界呆久了,总也发现不了新境界!但只要你摸索规律去想象和创新,新世界到处都存在。太空世界里铁球浮起来了,低温世界里花瓣相撞能发出叮咚响,海底世界动物没有了视力,哪怕坐飞机也能发现一个“新世界”。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冷风刺骨、花木凋零的苦寒的冬日,我访问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返回武汉。因为气候的阴冷,加之想到普通学子与科大少年班学生的素质差距,我的心情很是抑郁。但当我乘坐的飞机直冲云层之上时,我忽然眼睛一亮,高空中突现了全新的景观:上方有湛蓝湛蓝的天宇,脚下有无边无际的白云,远处阳光与云层的交织,如海市蜃楼般绚丽多彩……,多亮丽的风景线呀!那壮观的景象与地面的凄风苦雨一比真如恍若隔世,反差之大似乎像孙悟空一个筋斗骤入仙境,我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如灿烂的鲜花般绽放了,于是思绪澎湃……。

  我回忆了“铁臂阿童木”剧中发现新世界的一幕,心里暗暗思忖也要构建一个世界:我要走一条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踏着卡尔威特等人的足迹去寻找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新天地”。

  我又想:自然工程科学里,枪炮轻易代替了长矛,火车汽车把马车送进了博物馆,影视光碟迅速淘汰了茶馆卖唱,连神秘一时的无线电通讯——电报,也在短短数年被铺天盖地的“手机潮”冲得无影无踪……。在社会科学领域,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迅捷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不又在欢呼声中旋即让香港、澳门和平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吗?

  创新,确能开辟新的世界、新的纪元、新的社会、新的人生,但为什么教育领域的改革却不能有大的突破和创新呢?难道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命里注定只能像蜗牛一样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缓慢地爬行吗?我常看到孩子们学得越来越苦,教师教得越教越累,学历越高的学生越来越厌学,因才施教是一句空话,连小朋友也没时间看《小朋友》的情形,真是心如刀绞!

  于是197819835年中,我潜心研究古今中外的启蒙教育理论并做试验,写了数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和讲义。我越学越受鼓舞,越学越热血奔腾,越学越向往美景,接着下了决心开始了像武训办学一样,走上早期教育的痴迷奋斗之路。

 

*   *   *

  三十多年的历程我常觉得自已像一个无边荒漠上孤独的旅行者:一个背包,两手空空,无权无钱,无人手,无垸落,无后台……,确实时有凄楚、悲凉之感;还经受无情的打压,猜疑,误解,甚至是围剿,今天回忆起来我还老想哭……。但是荒漠远处的美丽景色和身边偶尔出现早慧儿花朵,不断鼓舞着我默默地走那遥远的路……。

  凭着“一支笔杆一张嘴,一张月票两条腿”的本钱,四处讲学,八方募捐,除了下跪,武训能做的我都做了。不论天寒地冻还是烈日酷暑,我都奔波在四海“布道”,终于先后募得四千元善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早期教育研究所。

  虽然研究所简陋不堪,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两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打字机,如此而己,但它在我的心里却如同居里夫人提炼“镭”那样珍贵的实验棚!我认定它将是我今生今世的归宿,只要有一口气就会坚持研究所的教育创新,今生无悔,来世更待!

  我要永远感谢我国学术界的老前辈们,于光远、费孝通、钱学森、张薇之、李成文等著名学者,他们给我来信、题词,跟我面谈,听我汇报,给我指示,无私地支持早期教育事业。他们锐利的目光看好早期教育是“人类自身进步的大事”,给了我最热情的扶植和鼓励。

  我也永远感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妇联儿童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还有彭佩云、程思远、王夫棠、薛焕玉、张微之、李成文等领导人给我来信的精神支持,他们殷切地勉励我走一条民间科研的道路,以科研养科研来谋求生存和发展;我还永远要感谢湖北省妇联、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日报社、长江日报社、武汉空军司令部等单位先后给我物质赞助和启动资金;也感谢武汉大学曾与我合作推广“0岁方案”,还要感谢著名母教专家王东华为我出书而多方奔波……。

  但我更要感谢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年轻父母、祖父母和我众多实验基地的专家、老师们,他们受“0岁方案” 的启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大批好孩子,总结出宝贵的经验,这给了我长期支撑的巨力。从我编著的《0岁方案》、《冯德全早教方案》系列,到今日升华的《早教革命》,第六版《0岁方案》,里面无不凝聚着他们科学育儿的心血!我总结的创新理论、方法论体系是他们勇于创新的实践中提炼的,我理所当然要恭恭敬敬地回报给社会,回报给他们,并和千万早教从业者一起,把人类的早教事业发扬光大。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三十年来先后加入的数百名早教研究与拓荒者,与我在荒漠上顶风冒雨播种又结伴前行,垦荒者的队伍终于壮大起来。

 

*   *   *

  说二三十年前早教天地是一片大荒漠,因为那时几乎全民族还没有0岁开始的早教意识,不像今天早教机构蓬勃兴起,己形成了社会大潮流。现今,我们终于要走出大荒漠了,我必须感恩社会!我要与社会分享喜悦!我要向社会回报收获。哪么回报什么呢?

  回报我发现了崭新的“婴幼天地”和“早教世界”,这里许多新鲜事物和奇异现象是我三十年前的教育经历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早期教育不仅能普遍提高每一个孩子的素质,还能培养出大批出类拔萃的青少年来。他们的成长轨迹,证明了婴幼儿个个都有“浅藏”的巨大潜能,是最佳期开发的“地表富矿”;他们特殊的心理功能“右脑优势期”和“无意识适应性学习”,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人生的七大难题;他们有个非常特殊的认识世界:获得敏感、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兴趣探求;他们不知学习的难、易、苦、乐,有兴趣就快乐接收,没兴趣一概拒绝;他们在“二次孕育” (心理孕育)中,不论哪种生活经历都将构建起人生永久的“潜意识板块”……。

  于是我提出了许多早期教育新理念:“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幼儿,数千年来人们对孩子的认识大都是错误的”;“早教是‘根系教育’论,‘基本素质’教育论,而非基础教育论”;“ 要在婴幼儿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要有正确的亲子定位,给孩子教育爱,升华血缘爱,杜绝10种溺爱”;“让‘心理生命’与‘生理生命’同时养育,‘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把优良性格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生活是快乐的课堂,早教是幸福的生活”……等等。我主张早教主要不是教知识,更不灌输系统文化知识,而是诱发孩子积极心态,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让孩子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喜爱学习,学会学习;富有爱心,学会关爱;让每个孩子“快乐成才”而非“苦成才”;“变艰辛的养儿育女为永久的天伦之乐,变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快乐天下父母心”……。

  我认为早期教育决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式”教育,而是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发展”的环境薰陶和榜样诱导,这样孩子的潜能会自已释放出来,就像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乡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学得一口天衣无缝的标准母语一样,这就是“科学早教”应当发挥的威力。

  总之,我提倡科学的人才观、儿童观、潜能观、教育观、亲子观基础之上的早期教育,减少或消除社会上大量的“人才流产”,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业,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人类的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除靠科学、民主、法制以外还要靠教育,特别是科学的早教!

 

*   *   *

 

  我在早期教育的新天地中不断地寻寻觅觅,初步构建了新的理论、方法论体系,并使用了新术语来加以阐明。我欢迎人们对这些新术语加以责疑,但我想,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外国人能总结、概括出那么多名词来,中国人又何尝不能在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术语呢?在诸多教育老前辈面前,我姑且用这些名词术语来表述自已研究的思路,以求专家们的指正。同时,我在早教新世界的游历中,又不断地品尝着古往今来做父母的酸甜苦辣。我为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才因良好的“原生态早教”获得成功而庆幸,同时也看到时代己进入21世纪,许多年轻人还是“一不小心生孩子,糊里糊涂做父母”的现实,真有无限的感慨。难怪社会存在那么普遍的“育儿的遗憾”,“人才的流产”,甚至有些父母付出的是“爱怜的心血”,收获却是“悲苦的血泪”,我无限地痛心疾首!

  于是我常常做着一系列的美梦:

  ——我希望科学育儿成为亿万家庭和谐生活的主旋律。正如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约见我时对我说,并向光明日报呼吁那样:“让0岁方案走进千家万户!”,我的书尽力写得通俗些就是为了“走进千家万户”,希望老奶奶、小保姆也喜欢看,看得懂;希望全社会都来学习早教,把它一直推广到农村和边远山区;希望祖国人才辈出,一代胜过一代,既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也培养出如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尖子”,“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师”,“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物”,“一大批中青年专家”。

  ——我希望“儿童潜能开发与科学早期教育”成为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准父母们的必修课;同时希望社会仁人志士和高等学府积极创办早期教育师范学院,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早教“宣导师”和“早教师”!

  ——我渴望创办一大批社区小小“早教屋”,创办大批幼儿园的“园中园”(园中婴儿园),创办大批社区的父母沙龙;要让早期教育低龄化、家庭化、社区化、生活化、办学小型化。

  同时创办许多个从婴儿到高中毕业的“一条龙”基地,甚至创建世界第一个少年大学,并建设早期教育“世界文化名城”给中外父母做示范。我们将集中优秀早教师和大批青年志愿者参与,数年即可用普遍的、大面积的、特别显著的育儿成果向全世界宣告早期教育的威力。定期举办早教学术研讨会和母婴教育文化月,兴办早期教育参观旅游业……,我们有信心向世界证明科学早教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

  ——所有以上“渴望” 的实现,都有待于渴望首创早期教育师范学院,培养大批早教人才,才可深入研究儿童潜能之谜,引领06岁早教发展之大潮;谁首创中国早教师资学院,谁就牵住了发展早教亊业的“牛鼻子” 。因为各大城市都将组建“早教师服务公司” ,经营钟点制、半日制、全日制上门教育服务;大规模发展婴幼园,推广“社区早慧屋”, 并提升十多万保姆、月嫂公司服务层次;在风景区创办“早教旅游别墅”,向境外五千万华人后裔输送早教师,给孩子布下中华汉字文化的根系……所有这一切都呼唤着早教学院的诞生,让我们在世界上树起一面早教学术和人才培养的旗帜。

  ——我渴望普天下父母都意识到:你己经有童年的遗憾,但你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能够成为天才的父母和老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这给早期教育事业吹来了浩荡春风,我们受到30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鼓舞和激励!

  ——我更欢迎普天下对早教事业感兴趣的远见卓识者前来合作,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中华,造福人类!我在寻觅着中国第二个陈嘉庚先生,渴望强有力的实业家团队接过科学早教的火炬飞跑前行!

  最后说说《0岁方案》今日第六版我仍保持原讲稿形式,因为讲稿比较自由,便于充分发挥和阐明我的教育思想,于己于人都有启发性。当今早期教育新领域还处在开垦“处女地”时期,研讨中发散性思维,自由阐述观点最重要。同时保留讲稿形式又为了更好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因为讲稿实录不只是我的思想单向流动,还有听众的笑声、惊讶、提问和眼神都能感染读者,又引起大批听众的回忆,更像与读者当面切磋,促膝谈心一般,倍感亲切,能大大增进我与读者为早教大业共同奋斗的情谊。

    我曾收到安徽蚌埠一个4岁男孩姚尧的来信,他写道:“冯爷爷,您写的书太好看了,谢谢,祝您健康长寿!我在等您给我拍电视,欢迎您到我家做客。经过早期教育4岁的孩子也能读我的书,我想:做父母、老师的就更爱读了,我感觉无限欣慰。

  本文结束时,我借用著名早教大师铃木镇一的一段话来进一步表达我的梦想:我认识到人类美妙生命力这一存在,提出“育儿国策”的问题。孩子出生就开始的育儿国策,若能在世界各国实行的话,世界三十年后将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了全人类能早日实现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的育儿国策,我将为实现这一夙愿而度过每一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汇聚 | 互信同心 | 大爱基地
Copyright @ 大爱网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29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