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根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了,至1997年为止,共有484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此奖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00年后的2002年,一名中国人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宣告成立,该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这对人类的科学进步无疑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邵逸夫奖”其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此,被人们冠以“东方诺贝尔奖”的美名。
然而,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电影大王、电视大王邵逸夫创此大奖中,不设立自己喜爱并倾情从事的影视大奖呢?”从遍布中国各地的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逸夫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可以找到答案,从杭州的邵逸夫医院也能破题解答。邵逸夫说:“我有两双眼睛,一双是艺术的眼睛,一双是商人的眼睛。”笔者认为,邵逸夫先生还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教育的眼睛,一双是未来的眼睛。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慈善家邵逸夫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大爱不倒》一书收入邵逸夫事迹,一方面是弘扬他伟大的公益精神,宣传他20年内捐出34亿港元、兴建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的爱心行为,一方面进一步以此点燃繁星,为“邵逸夫星”护航。
邵逸夫是《大爱不倒》一书中唯一的过百岁老人。
选自《大爱不倒》(第289页)
|